旅游与商贸系团总支开展2024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

发布时间:2024-07-27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结合团省委《2024年河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知精神和院团委的要求,旅游与商贸系团总支,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以团支部为单位,积极发动学生,鼓励团支书带头,成功组织了14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        

各团队紧密结合自己学科专业特点,积极编制活动方案,利用暑假时间走进社区、乡村、企业、学校、基层团组织等基层,通过政策宣讲、走访调研、产劳动、结对交流等方式,广泛开展科技推广、教育帮扶、政策宣讲、基层治理、生态环保、粮食节约等特色实践服务,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76,期末考试后,旅商系团总支以“发展涉县乡村旅游、助力老区乡村振兴”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了王金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走访调研专项实践活动

王金庄位于太行深山区,山高石多,自然风光秀丽,同时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始建于元末明初,以其石头建筑和梯田文化而闻名,‌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

走访电商达人王虎林

到达王金庄后,实践团队首先走访了王金庄电商达人王虎林。王虎林,王金庄村民,身残志坚,积极探寻兴村富民途径、传承梯田文化,通过电商和直播带货等方式打造了多款农产品知名品牌,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王师傅很忙很热情,博学健谈,对家乡的历史、梯田文化、旅游资源侃侃而谈,对梯田文化的传承、乡村振兴的途径、农产品品牌的打造、旅游资源的开发有独到深入的见解,解决了实践团队提出的很多问题和疑惑。

漫步石板街,丈量石头村

王金庄“石头村”,石头房石板街石墙、石桌、石凳等随处可见石板街,始建于明清时期最长的达2000多米,串联起王金庄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五个村区,是旧时的主街道

夕阳西下,在热情小朋友的带领下,漫步在古老的石板街,感受着太阳的余温,听着晚归的驴踏石板的哒哒声、跟坐在大门口乘凉吃饭的乡亲们交谈,了解石板街的前世今生,仿佛回到了爷爷奶奶讲述的乡村生活的时代,感慨万千,收获满满。驴依然是老人们的交通工具和劳动力,街边随处可见。




参观旱作石堰梯田系统

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2022年被联合国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规模宏大且拥有经济、生态、美学、文化、社会等多种价 值,展现了当地人民农耕智慧和努力。王金庄村周边梯田是其核心部分,是王金庄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文化依托,肩负着遗产保护和乡村振兴的重任。

梯田景区离村庄很远,王虎林师傅很忙但很热情,自告奋勇带大家参观梯田。早晨六点,坐上王师傅的电三轮去往梯田广场。有4-5公里的距离,据说骑着毛驴去田里劳作的主要是老人,要走上一个多小时,大都会带上干粮和水,中午在田里吃,天黑了再回家,真真的早出晚归。


然后王师傅带领大家上山,山上还没有专用观光的路,走的是刚开辟出来的消防通道,山高坡度,时不时需要下来步行。登高望远,晨曦中旱作石堰梯田一览无余,壮观而美丽。

王师傅说,今年天旱,梯田里的庄稼种的晚,大都比较矮小,主要有玉米、谷子、红薯等。驴儿在田边悠闲地吃草,村民在梯田里劳作,精心呵护着每一株禾苗,名副其实的精耕细作。队员们也积极体验,不一会儿就真懂“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了。

王师傅对梯田非常精通,对梯田的悠久历史、石庵石井的结构智慧、农作物的套种技术灌溉系统、梯田系统的维护和传承,及如何开辟它的的文化旅游价值和当前面临的挑战等方面侃侃而谈,俨然一专家、一高级导游。队员们也脑洞大开,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地展开交流,为如何更好发挥梯田系统的文化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两天的实践活动结束,大家收获满满。通过与村民的走访交流,石头建筑、试验旱作梯田系统的参观与体验,实践团队对当地的旅游资源和当前开发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都有了全面的了解,亲身感受了这片土地的壮美与村民们的辛勤付出。同时,大家利用所学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多方面深入思考,并提出了很多建议,提高了学生关注民生、服务家乡的社会素质和能力。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需求学会了如何与村民沟通交流、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团结协作;锻炼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乡村发展,坚定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和信心。


供稿人: 郭怡梦 朱卫芳

审核: 张民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旅商系

友情链接